名称由来
据《太平寰宇记》卷86果州南充县称:“取古充国为名。”《郡县释名》四川卷下:“汉名充国县,取充实之义。盖当时民物富盛,故云。东汉析置南充国县,以其在充国之南也。”后去“国”字,即为南充县。今南充市以此而得名。
地形地貌
南充地势从北向南倾斜,海拔在256~888.8米之间。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,高丘低山、中丘中谷、低丘带坝类型大体各占1/3。全市地貌类型分为北部低山区和南部丘陵区两大类。北部低山区大致包括阆中市北部、南部县西北部、仪陇县的大部分、营山县境内仪陇河以东地区、蓬安县的北部等。海拔一般为500~800米,相对高度200~300米。阆中市龙泉镇的天冒水山和营山县东北部的陈大寨山主峰,海拔均为888.8米,是南充的高峰。
北部低山区大致以嘉陵江为界,分成东西两部分:江西为剑门山支脉,江东属大巴山余脉。南部丘陵区位于北部低山区以南,大致包括顺庆、高坪、嘉陵3个区和西充县的全部,阆中、营山、蓬安等县(市)的大部以及仪陇县西南角的一小部分。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,海拔由500米下降为256米,地貌由高丘逐渐变为低丘或低丘平坝。丘体在长期的流水和嘉陵江干支流的作用下,支离破碎,大小不等。一般成串分布,多为尖顶或圆顶,呈桌状、垅岗状等。
北部低山区大致以嘉陵江为界,分成东西两部分:江西为剑门山支脉,江东属大巴山余脉。南部丘陵区位于北部低山区以南,大致包括顺庆、高坪、嘉陵3个区和西充县的全部,阆中、营山、蓬安等县(市)的大部以及仪陇县西南角的一小部分。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,海拔由500米下降为256米,地貌由高丘逐渐变为低丘或低丘平坝。丘体在长期的流水和嘉陵江干支流的作用下,支离破碎,大小不等。一般成串分布,多为尖顶或圆顶,呈桌状、垅岗状等。